第八四零章 大婚(1 / 2)

大矿主 赫墨 2554 字 2个月前

“新人进门,有请新郎父母入座、有请观礼嘉宾入座,喜乐奏起”林二嘎的一嗓子,顿时就掀起了这场婚礼的高潮。

这次为婚礼伴奏的乐队,同样是来自林氏婚庆公司的,这可是一支专业的民乐演奏队伍,其中的唢呐、竹笛的演奏者,都是林二嘎亲自从市民乐团挖来的台柱子。

顿时,大大的庭院里就响起了一曲《步步高》的民乐,和很多现代年轻人结婚时采用的诸如瓦格纳所写的《婚礼进行曲》或者是门德尔松所作的《婚礼进行曲》不一样,今天唐风的这场婚礼,喜乐全程都是古典的华夏民俗结婚乐曲。

就好像这首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的《步步高》,还有诸如《八节长欢》、《八音谐》、《百媚娘》、《凤求凰》、《百鸟朝凤》等乐曲,全都是华夏民俗月中的经典。

“有请新人入场”林二嘎又吆喝了一嗓子,在整个略显嘈杂的大院中都显得格外的清晰。

这个时候,唐风和索菲亚就分开了,唐风是直接走进大厅,而索菲亚则钻进了大院中的一座红帐幔内。

待到索菲亚从这座红帐幔中走出来时,她的手里已经拿着一把圆圆的唐扇,遮着自己的面颊,双眼带笑,在两侧侍女的服侍下,踏着红毯缓缓的向大厅走去。

因为是唐朝婚礼,所以这个时候索菲亚的头顶上并没有戴红盖头。事实上,在华夏的婚礼习俗中,最早的盖头是在南北朝时期兴起的,只不过那时候新娘子是为了御寒,而将一块头巾盖在头顶,绝对不像后来的红盖头一样,将新娘的头全部盖住。

后来到了唐朝,这种盖头便演变成了从头披到肩的帷帽,用以遮羞。不过据说到了唐开元天宝年间,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。有意突破旧习,就指令宫女以“透额罗”罩头,也就是让妇女在唐初时期的帷帽上再盖一层薄纱遮住面额。

这种“透额罗”作为一种饰品,一直到唐朝覆灭。再从宋、元发展起来,并最终发展成为后来的红盖头,成为了华夏婚礼中新娘必不可少的一件饰品。

只是今天唐风和索菲亚的婚礼是按照唐朝的婚礼习俗来进行的,因此索菲亚的头上并没有红盖头,仅仅是在凤冠之上盖了一层薄纱。而且这层薄纱还没有将索菲亚的面孔全部遮住。不过,索菲亚手里的那把圆圆的唐扇就代替了红盖头的一部分功能,是新娘子用来遮羞的。

待到索菲亚在两侧侍女的服侍下走到了大厅内站定之后,林二嘎同志再次大声说道:“请新郎对新娘行‘却扇之礼’,并赋《却扇诗》一首”

在唐代婚礼中,却扇之礼就相当于后世新郎在洞房内用秤杆挑掉新娘子的红盖头,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礼仪环节。唐代婚礼的新娘子没有红盖头,因此新郎就必须要用却扇之礼将新娘手中的唐扇拿掉。

至于吟赋一首《却扇诗》却是新郎官必须要做的工作,这《却扇诗》当众吟赋不出来,那么人家新娘子就不会把手里的唐扇拿掉。只有新郎官吟赋出让新娘子满意的《却扇诗》。新娘子手里的唐扇才会拿掉,宾客和新郎官才会看到新娘子的面容。

对于这个,唐风早就有准备,张嘴说道:“莫将画扇出幄来,遮掩春山滞上才。若道团圆是明月,此中须放桂花开。”

这首《却扇诗》是李商隐的名作,唐风当然不会作诗了,不过这货的拿来主义应用的非常好,刚才接新娘子的时候吟的那首《催妆诗》和现在这首《却扇诗》,将唐风的拿来主义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
这个过程索菲亚也早就了解。因此唐风的《却扇诗》一出口,索菲亚故作矜持的犹豫了一小会儿,这才缓缓的放下了手里的唐扇,冲着唐风微微一笑。

顿时。一个金发碧眼,但又长得极为美丽的女孩子就出现在了所有宾客的面前。

这一刻,几乎所有的形容词都无法形容索菲亚的娇艳和美丽,都说结婚这一天,新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官儿,而新娘则是天底下最美丽的女人!古人果然是诚不我欺啊

却扇之礼完毕之后。按照流程就是要进行结拜大礼了。当然在此之前,林二嘎同志妙语连珠,将新郎新娘的身份、来宾的身份、新郎新娘父母的身份等等等等都介绍了一遍,并且插科打诨的掀起了不少小高潮。

待到将所有来宾的心情都挑到最高点时,林二嘎同志终于是庄重的宣布:“接下来,就是最激动人心的结拜仪式,有请新人向前”

待到唐风和索菲亚并肩站好之后,林二嘎说道:“在今天这个吉祥的日子里,我们的唐风先生和索菲亚贝尔小姐怀着两颗彼此相爱的心,终于走上了这庄严神圣的婚礼圣堂!这正是,才子配佳人,织女配牛郎,花好月圆,地久天长!新郎新娘拜天地”

“一拜天地之灵气,三生石上有姻缘!一鞠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