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136章 武威选将(1 / 2)

虽然刘循攻占武威,从他出发算起,前后不到七天,速度已经算是相当快了。

但是,那三十支千人队席卷凉州的速度,比起他刘循而言,则要快得多。

凉州南部的城池村镇被他们攻占了大半。

汉军这边刚刚占据了武威郡,那边三十个千人队中的九个进入了安定郡。

他们进入安定郡之后,犹如群狼捕食一般。

只要哪里的城池胆敢抵抗,他们就往哪里冲。

当然,现在名义上他们还是千人队,可是他们每个队所掌握的兵力都达到了万人左右。

如果袁绍、刘表这样的军事统帅,其实不要说他们两个了,就是曹操、孙权面对这些千夫长突然兵力的大幅度的暴涨,那肯定是要有所忌惮的。

其实,有这样的忌惮也不足为奇。

武将独立领兵,一旦兵力强大,哪个不想自立呢

但是刘循却不怎么担心。

管理军队的制度,经过了以两千年的演变,到刘循上军校的时候,已经是“攻守兼备”了。

在赵匡胤之前的军队,武将一旦做大,就威胁皇权。

但是这个时候的华夏军队,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。

什么匈奴,什么鲜卑,什么乌桓,什么

只要敢向华夏挑衅,华夏的大军就一定教他们做人。

但是,在这个教做人的过程中,军事将领极有可能做大做强,开创新朝。

比如曹操,比如司马懿,比如刘裕,比如赵匡胤,哪个不是这样起家的

赵匡胤登基后开始杯酒释兵权,他的傻弟弟更是搞了个什么阵图来约束将领。

所以,华夏的军队在赵匡胤兄弟之后,就成了内战内行,外战外行的军队。

北宋干不过辽国,被金国灭了;

南宋干不过金国,被蒙古灭了。

明朝既想能严格的约束将领,又想将领们能打胜仗,弄了些下面啥都没有的太监当监军。

这就更坏了,整治得将军们打起仗来缩手缩脚。

再后来,有了双主将制,才解决了以上的问题。

刘循一开始往千人队中派驻的参军、司马和长史就是剽窃的这种制度。

现在这些千夫长的兵力暴增了,刘循往他们军中派驻的参军、司马和长史也相应增加。

一开始是一千人派三个。

现在每五十人就设置一个百夫长,每个百夫长的身边就派参军、司马和长史。

并且,百夫长、千夫长和万夫长只负责操练兵马和指挥厮杀,调动的军令由参军下达,司马严查军纪,提拔有功人员是长史的职责。

军事主官不能在军中提拔自己的心腹就形不成他自己的力量,想要做大就几乎是不可能了。

而且,参军、司马和长史刘循可以随时撤换。

就算撤换了参军、司马和长史,也不会影响道军队的战斗力,还能防止他们和军事主官沆瀣一气。

另外,刘循还会吸收这些将官身边的仆人悄悄的加入锦衣卫,对他们的一举一动,都严加掌控。

就在刘循准备在凉州大刀阔斧的进行屯田的时候因为现在的凉州,除了河西走廊盘踞张掖的和家、张家据说,这个张家和张绣是亲戚、酒泉的黄家和西平的麹家外,就是一个马超的马家了,其他大小的世家不是被千人队给灭了,就是举家东迁,逃往了并州锦衣卫从长安发来了重要军报:

在北路,曹操亲率主力大军屯兵蒲阪津。

偷渡蒲阪津是曹操当年击败马超的一步妙手。

现在,曹操又亲率大军到此,目的再是明显不过;

中路的徐晃正在大量的打造攻城器械,目的不言而喻。

攻打潼关;

南路夏侯惇率军八万进驻武关和于禁会合。

从曹军的所有动向上看得出来,曹操正在筹划一场旨在一举收复关中、凉州的宏大战役。

接到这个军报,刘循陷入了沉思。

现在凉州大部才刚刚平定,还有大量的敌势力量没有肃清。

不说别的,如果张掖、酒泉和西平这四个家族乘着自己将主力调走的机会,进犯凉州怎么办

尤其是这个西平的麹演麹家。

可以说是凉州第一大家族。

麹演有个族兄名叫麹义,演义中说是被赵云杀死,其实真正杀害麹义的是袁绍。

因此在历史上有一种观点,如果袁绍没有杀害麹义,官渡之战中就不会败给曹操。

因为,凉州在当时不仅仅是一个行政区划的名称,更是一个军事集团的代表。

麹义不死,贾诩或许不会劝说张绣投靠曹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