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9章 同张煌言商谈(1 / 2)

随着大明的不断发展,京师原本范围已经完全不够用了。

内城加上外城,本就狭小,而在崇祯末年的时候,京师的人口达到了百万以上。

虽然经过一些天灾人祸,有一大批的人离开了京师,在朱仲杰来到大明的时候,京师中的人口也达到了六十万以上。

这是一个何其庞大的数字,就算放在后世,一个县城虽然可能有六十七万人,可那都是一整个县境之内的总人数。

而在明朝的京师,,这几十万上百万的人都挤在了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内,这密度简直是太高了。

而在天下太平以后,随着开海和贸易的发展,京师的人变的越来越多,城里住不下,很多人就跑到不远处的宛平,大兴购置了房屋。

至于为什么他们不在城外购置,这是因为大明朝之前就有规定,在京城百里范围内,除了大兴和宛平,是不允许有人居住的。

虽然后来有了一些松懈,可是近几十里内,还是没有人能够居住。

而随着京城外面开始建设了不少的工厂,例如水泥厂,兵工厂,煤炭厂,纺织厂等等,这些地方的工人变得就多了起来,白天在京城外面也是十分热闹的。

可是一到了夜里,城外就如同按下了静音键一样,变得十分的安静。

崇祯十九年三月二十七,京城德胜门外,朱仲杰正带着新任顺天府尹张煌言不停的勘察着地形。

“玄著啊,你看看,这城外地势之平坦,十分适合居住啊。”

朱仲杰指着城外空地,认真的说道,关于城内已经居住不下的问题,朱仲杰早就已经关注到了、

只不过之前各种事务繁忙,一时没有照顾过来。

现在空了下来,朱仲杰终于是想起了这件事、

不过倒也不是内阁不能处理这些事,只是这一直以来的国策都是不允许百姓们住在京城之外的。

因为这样一来,若是有谁想对京城不轨,城内的防守将变得十分的困难。

而且这样一来就不能显示出皇城的气魄和威严了,所以阁臣们都不敢去碰这个问题。

也不是崇祯或者朱仲杰不同意,而是他们害怕自己“名留青史”。

当然,朱仲杰是不怕的,而且他来自于后世,他比谁都明白这些城墙在后世有什么作用。

发展了热武器后,这些城池将一点用处都没有了。

所以他决定将整个京师扩大,就像后世五环六环一样的扩。

“是啊,要不是殿下您,恐怕这件事根本就推进不起来,眼下臣的提案已经交到了内阁,只等内阁商议通过之后,户部下放银两就可以动工了。”

张煌言感叹道,他看着这么宽广的一片土地,能够想象到以后将是多么的繁华。

同时,大明的京师在之后的日子里,恐怕一直都会是整个大明最繁华的城池

“怎么样,让你来当这个顺天府尹,没难为你吧。”

突然,朱仲杰话音一转,张煌言尴尬的挠了挠头,不好意思的说道。

“是臣鲁莽了,这两年习惯了行伍,实在不想再舞文弄墨了。”

张煌言原本靠着军功,已经升任总镇,并且获封伯爵,算是大明军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了。

而原大明顺天府尹陈贞达由于之前朱仲杰遇刺被革职以后,朱仲杰便提议让张煌言来做这个顺天府尹。

这个时候,张煌言已经是一二品的大员了,而顺天府尹虽然只是正三品,不过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京官,不是天子信任之人,根本不能担任。

而且对于顺天府衙门,外人的眼里还有一个称号,那就是总督巡抚衙门。

因为大明基本上大多数的总督巡抚都会先在顺天府任职,比如之前的孙传庭。

他就是在顺天府任职以后外放陕西巡抚。

所以张煌言由总镇转顺天府尹,可以说一点都不亏。

只要不像陈贞达那样,基本上一个巡抚是跑不掉了。

朱仲杰看着张煌言,由衷的说道、

“武能安国,文能兴邦,文武兼备,才是当今朝廷最需要的人才。

大明的未来可不止现在这些领土,你们在军中,应该对这件事闲聊过吧。”

朱仲杰说的,便是扩张的事,如今大明内部一片安定,就连过去上百年里一直喜欢闹事的偏远部族今年都已经安分了下来,许多住在山上的村子也全都搬下了山,跟汉人们生活在了一起。

可以说在如今的大明,当兵的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,当兵的也该好好的享受享受了。

可是在军营里,却根本不是这样。

整个大明所有的总镇都在加班加点的训练着,他们不断的进行着各种演练,其中有寒地作战,沙漠作战以及抢滩登陆作战等等。

而根据这些训练的项目,各总镇也能猜出朝廷下一步的动向,那就是向外扩张。

在大明的周边,南有本就是朝廷领土却不服朝廷管理的安南,西有乌思藏和西北有叶尔羌,吐鲁番,亦力巴里等势力,而在北边,草原虽然大部分都已经归降,可还有漠北蒙古少数的部落不愿意归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