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章 比赛进程(1 / 2)

极端减重的义体,其实也是向山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大概很重要的项目。

内部构造的简化,则是来自于一次实验。

又一次,陆轩宇在提交实验报告的时候,提到了脚部义体的触感。而这一报告当然引起了高度重视,陈锋陶恩海等相关领域负责人碰头,研究这个问题。

因为那一具足部义体,实际上并没有“触觉”。

事后的检查可以发现,并不是实习生搞错了义体。监控显示,陆轩宇感到触觉时,换上的的的确确是那一具一個压敏电阻都没有的实验义体。

为了缓解“幻肢疼痛”的问题,超人企业早期的义体操控系统内,就有“朝大脑发送虚假感觉”的功能。这种感觉并非是具体的某种触感,而是一种含糊的精神信号,类似于“无异常”的报告。

有些时候,肢体失去感觉,人所感到的并不是真的“无感觉”,而是“麻”“木”与“痛”。大脑在丢失了“定期报告”之后,就以这种方式进行报警。

超人企业则会伪造这一报告。

很多人都觉得,哪怕是无触觉的义肢,都会带给他们一种“穿着很厚衣服的肢体”的错觉,就是因为这个了。

但是,那一天,陆轩宇在报告之中明确表示,自己有触感,且触感较良好。文網

他在一个没有压敏电阻的义体上,很精准的感受到了触觉,甚至感受到了类似于“肌肉”的触感。

随着之后一系列的研究,超人企业的研究员们终于明白了。一般人都会利用想象力去完善触觉的“细节”,而那个用于“伪装定期报告”的模拟信号,加上视觉信息以及陆轩宇自己的经验之后,就造就了那样一种奇异的结果。

一般人很容易因为“身上莫名其妙的痒痒”,就觉得仿佛有小虫爬过。在原始时代,这种“想象力补充”是一种很重要的生存策略。这种补充,实际上存在于人类感官的方方面面。

感官的使命,并非是“如实反应环境”,而是“让人活下去”,“放大潜在威胁”是一个成本并不高的生存策略。

而在陆轩宇身上,这种“想象力的补完”,反而强化了他对义体的适应性。

人其实并不是以意识直接控制自己的肌肉的。

人类在自然状态之下,对肌肉的有意识调用是很没有效率的。就好像蜈蚣并不知道它要先迈哪一只脚一样,一切都写在本能里了。然后,人类之中的一部分人,开始摸索“如何用意识调用这份力量”。

于是“武术”与“运动”得以诞生。

在这一步,人类通常会进行大量的练习。每一个动作都有标准。教育者会不厌其烦的告诉他们,他们的意识应该放在哪一块肌肉上、用哪一块肌肉发力、怎么发力不管是一般的体育项目,还是徒手格斗,亦或者持械乃至射击,都有这么过程。

但过了这个阶段之后,这个“发力”的功能又会与意识分离。意识只需要想象“如何动”,然后这个指令会被输入到运动相关的神经网络,分解成许多个指令,单独作用在具体的肌肉上。

而之前的“标准动作”,只是为了让习练者意识到“这里可以用劲”。

人身体上力的作用,与人直观抽象而来的形而上的“劲”,也并不相同。

真的这一结果,向山便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新的点子。通过重新构建“神经信号”与“电子信号”之间的映射,陆轩宇可以通过自己的武道经验,去控制实际上内部结构与人类肢体天差地别的义肢。甚至那些发劲的手法,也能保留大半。

唯一的限制,反而在陆轩宇自身。

若是看到了安装在自己身上的义肢,结构上与肉体相差过大,陆轩宇的“想象力”就无法补完细节。他也就会无所适从。

解决之道也很简单,那就是先给他装一双内部结构与人体差异极大的义腿,然后让他活动。等他完全习惯了这条腿的活动之后,再卸掉外壳。

这样,陆轩宇也花了很久,才勉强习惯。

而在这个基础之上,义体的设计就可以天马行空起来了。

比如说,为规则而特化躯体。

每一个格斗规则,都会有“禁止击打”的区域。比如说,拳击比赛就是禁止起脚的。而在跨拳种的表演赛中,很多拳击手也是因为被人狂踢下盘而败阵。

当然,这并不是说“踢他腿”就是普通人战胜职业拳击运动员的不二法门了。这种所谓的“破绽”,首先得是身体条件相差不大的同等水平武术家才能捕捉到。职业打业余,是首先是训练量的碾压、身体素质的碾压,然后才是技术的优劣。

而在与拳击手的比赛之中,自然不需要担心自己的下盘受到攻击。

那么,下盘部分,自然也就不需要外壳了。

在陆轩宇的想象之中,这些简单的弹簧片,就好像筋骨与肌肉虽然这些弹簧片实际上不能给他反馈,但是弹簧片两端的电机却可以做出微调。

即使是无动力的义体中,也存在j形刀片式假肢这样运动能力与先天肢体相比稍稍占优的优秀设计。而陆轩宇在拳击比赛之中使用的小腿,复杂度与科技含量更是在那数倍之上。

而它的重量,非常轻。

超人企业甚至还有闲工夫加上配重,让陆轩宇的体重始终与对手保持在接近的水平上。

实际上,陆轩宇就有好几套这样“针对特定规则的义体”。

在规则所保护的部位,义体可以直截了当地卸下外装甲,将内部完全暴露出来。

这样子很有视觉冲击力。

面对向山的询问,陆轩宇点了点头,道:“好得很啊。这几天都快把拳王给打遍了吧总觉得打了好几个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