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他原本打定主意,只要沈扩这个历史故事中,出现任何一点违背真实历史的错漏,他都会点出来,用“歪曲历史,影响听众历史观”的大帽子压上去。</p>
可没想到这个沈扩却是狡诈无比,这个《明朝那些事儿》中,竟然没有避讳朱棣的缺点,开局就骂他是个恶霸无赖,大书其功绩同时,把其缺点也摆在台面上,没有一处违背历史的描述,却显得朱棣更加有血有肉,就连他听着,都要觉得朱棣真是个好皇帝了……</p>
高小松见现场观众们都完全听入迷了,心中有些慌张的同时,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声:“吹那么多明朝有什么用,同时代的欧洲,人家都大航海传播世界文明启蒙了,明朝还在原地踏步,这就一条就该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上了。”</p>
这句话在安静的录制现场显得极为突兀,很多观众都转头看向他这边。</p>
可高小松刚刚发完这句牢骚,就突然感受到舞台上正在说“朱棣派郑和下西洋”的沈扩,从铁面具缝隙中射过来一道鄙夷目光,错愕间就听音响中传来低沉的声音:</p>
“我还听有人总结明朝,说明朝不像是欧洲,虽然航海很强,但却只是固步自封,不像后者开创了大航海时代,给全世界带来了先进文明。</p>
但是我认为,大明与欧洲是截然不同的,明朝的无敌舰队,面对那些国力相差巨大,生活习惯不同的小国,并未对这些国家另眼相看,而是以自己的文明和宽容真正从心底征服了这些国家。”</p>
邓台长和唐总编等人听着都是瞪大了眼睛,沈扩这话分明又冲着高小松刚才说的“明朝导致中国落后几百年”的结论而来的啊?</p>
可说明朝比同时期欧洲更加能代表先进文明?</p>
这就有点过份了吧……</p>
邹总等人中时集团的人都不由暗暗皱眉,都觉得沈扩开始胡说八道了,高小松更是兴奋提起笔,准备抓沈扩把柄记下来,却只听着沈扩富有魅力的嗓音描述道:</p>
“大明统治下的中国并没有在船队上架上高音喇叭,宣扬自己是为了和平友善而来,正如后来那些拿着圣经,乘坐着几艘小船,高声叫嚷自己是为了传播福音而来的西方人。</p>
明朝的船队带来的是丰富的贸易品和援助品,他的船队从未主动攻击过,即使是自卫也很有分寸,从不仗势欺人,西洋各国的人们,无论人种,无论贫富,都能从这些陌生的人脸上看到真诚的笑容,他们心中明白,这些人是友善的给予者。</p>
而西方探险家们在经历最初的惊奇后,很快发现这些国家有着巨大的财富,却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,于是他们用各种暴力手段、杀人放火,只是为了抢夺本就属于当地人的财产。</p>
南非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曾经说过:西方人来到我们面前时,手中拿着圣经,我们手中有黄金,后来就变成了,他们手中有黄金,我们手中拿着圣经。</p>
这是一个十分中肯的评价,对于那些西方人,当地人心中明白:</p>
这些人是邪恶的掠夺者。</p>
即使他们最终被这些西方人所征服,但他们决不会放弃反抗,他们会争取到自由的那一天,因为这种蛮横的征服是不可能稳固的。</p>
孰是孰非,一目了然。</p>
有一句老话用在这里很合适:要相信群众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</p>
所以我还是重复那句话:以德服人,这绝对不是一句笑话。君不见今日某大国在世界上呼东喝西,指南打北,很是威风,却也是麻烦不断,反抗四起。</p>
暴力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后盾,但绝对不能解决问题。</p>
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,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,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,给予而不抢掠,是很不简单的。</p>
它不是武力征服者,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。</p>
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,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。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,人们不会四处躲避,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。</p>
在我看来,这才是真正的征服!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