'选'驸马,跟皇帝选妃的流程差不多--</p>
大明《会典》明定:凡公主至婚配之年,帝亲下诏书,令礼部督办择选驸马事:"凡有京城子弟年某某岁(标准根据公主的年岁更改),符合容貌齐整、行止端庄,父母有家教者,都可到礼部报名。礼部初选后,再请旨命司礼监礼仪房复选。"</p>
姜沃:这相当于是驸马海选了。</p>
而择选的重要条件,并不是什么家世出身,反而更关注仪容仪表。甚至标准直接写明了,要求礼部官员遴'丰姿、体度、声音、举止'四项。</p>
可以说直接不装了:什么选德选才,就是选美。</p>
最后通过复选的驸马候选人,皇帝会亲眼看一看挑顺眼的,如果疼爱女儿的皇帝,还会让公主在屏风后看一看,毕竟父女的审美可能有差异。</p>
若是没有人报名,或者是巧了,这一批主动报名的人,资质太差都通不过礼部的初选怎么办?</p>
那就扩大海选范围,不只限于京畿之地大选,也可以加选山东、河南等地的少年郎。</p>
总之,最后要选出三个来。</p>
没错,是选三个,一个定为驸马,两个就先充廪生,放到国子监去读书。姜沃一琢磨,就感慨这制定礼制的人,想的就是周到。</p>
这简直是公务员进面试和录取比例,要求三比一啊一-万一这驸马在公示期,啊,不,在大婚前期,出现了什么意外,或者说被人举报年龄身份造假,亦或是被太医查出什么毛病来,那还有两个备选驸马可以顶上。</p>
而最终被选中的男子,就可以高高兴兴回去等着做驸马了吗?</p>
并不是,那皇帝将公主许给你,并给予驸马官职,荣华富贵,驸马自然是要好生学习以报效国家的--大明会典明确规定:礼部设驸马教习,在大婚前教导驸马皇室规矩以及与公主相处的礼仪。</p>
要真有不认真学的,或是学不合格的榆木驸马......看,那边不还有两个备选吗?</p>
你若是不行,就换行的来。</p>
姜沃已经把这套完整的选驸马流程整理了一遍,该改的改,准备找个合适的时机,就禀于帝后。</p>
而她想,这个时机,并不会太远了。</p>
因之前,崔朝与她说过一番话--</p>
"我自少时与陛下相识,从未见过陛下如那日一般的深怒,也未见过陛下如此举棋不定。"</p>
因举棋不定,把棋盘都掀了。</p>
崔朝想起皇帝反复念叨那两句'朕要想想该怎么办',他心里也很难受。</p>
其实真正的失望,往往是不显露于外的。</p>
这一次礼法事后,一切看起来那样平静,起码在东宫看来是这样。</p>
帝后只让太子继续待在礼部整理礼法,其余一点儿动作也没有。</p>
但崔朝看的明白:从前皇帝屡屡处置东宫不合意的属臣,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臣子,反倒是对东宫坚定不移的保护--皇帝不怕折腾,就想给东宫最妥当的未来朝堂配置。</p>
毕竟在皇帝滤镜没被戳破前,他一直觉得"太子不过是有些拘泥礼法,易被居心不良的朝臣所惑。但还是仁厚且听话的。"</p>
可以说,从皇帝身体出现问题,选择了二圣临朝开始,皇帝对将来的布局就很明确从未变过:在他力有未逮的年月里,他作为帝王压阵,由跟他政治观点一致,且他也信得过其能力的妻子来摄政理事。</p>
等太子真正'长大'后,皇后再将朝堂稳妥交给太子,避免了权力旁落,出现权臣乱政,甚至......篡位谋反之事。</p>
哪怕媚娘有时候展露出很专断的权势欲,皇帝也并不觉得如何:说实在的,媚娘要没有这种魄力果决,也难以皇后身份镇压朝堂。</p>
皇帝从来没觉得这条路错过:毕竟妻子无外戚,而太子又是他们亲生的孩子。故而此时媚娘再掌权又如何,人总有生老病死啊,将来她传皇权之时,也只有交给太子,难道会交给外人吗?</p>
只需要顺着这条路走下去,就没问题。</p>
可现在,皇帝就像一个运行良好的系统,忽然出现了大bug。他突然惊觉,过程是没问题,媚娘顺利摄政了,做的也很好,检田括户事完全符合他们父子一脉相承的政治理念。</p>
谁想到,终端(太子)那边出了大问题!</p>
崔朝提起这件事时,曾止不住叹气道:"其实这次陛下若再把东宫上下属臣换一遍,于太子而言,倒是无妨。"</p>
但......</p>
如此和风细雨,像是一切都没发生过,才最可怕。</p>
姜沃明白:皇帝的心思变了!</p>
当然,因为没有更合心意的继承人,皇帝近期是不会有废太子之举的--也是因为没有正当理由,总不能因为太子'尊崇礼法',就废掉太子吧。</p>
然而帝心已变。</p>
如果说皇帝原本的规划是个完整的闭环:天后结束摄政后,一定要交给太子。</p>
但现在,出现了开放性的结局:依旧是天后摄政,但他要好生看一看......有没有更合适的继承人。</p>
周王李显、殷王李旦,甚至还有现在还完全没影,但皇帝认定太子将来会有的皇孙辈,通通纳入了皇帝的备选。</p>
可以说自此,皇帝,已经不再坚决地选择太子李弘了。</p>
不过,姜沃也很清楚:除非所有儿子都没了,不然皇帝是不会考虑曜初的。</p>
因此时没有出现过女帝,更没有出现过皇太女掌政(临朝称制的都是皇后、太后这种妻族身份)。故而皇帝脑海中就没有这个概念。</p>
但,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,让曜初能更多的接触政事--</p>
因在皇帝眼里,继承人不稳,他反而越需要朝堂稳定,给他一定的观察期。且作为一个父亲,哪怕对太子失望,他也绝不想看到太子有生命危险!更不想看到兄弟阋墙,皇室内部为了皇位再争得血流成河。</p>
他更需要他的"家"是稳定的。</p>
姜沃曾闭上眼,代入进去,细细梳理体会着皇帝的心态。</p>
作为一个权谋上绝对合格的帝王,皇帝想要政局更稳定,就不会只满足于'天后'和"东宫"两边的权衡了,他需要更稳妥的平衡因素。</p>
而在此次'为母三年齐衰'的礼法事上,皇帝听闻曜初教导弟妹之事后,选中了他相信的,稳定朝局的因素。</p>
他的长女。</p>
曜初可以压制弟弟们,那么将来若二王有觊觎争斗之心,她作为长姐便可教导。</p>
**</p>
这一年秋日,帝敕周王李显班于朝列。</p>
这是一道群臣毫不意外的诏令,毕竟周王年纪到了,原本再早两年入朝也没什么。</p>
拖到现在,估计都是在等太子先'再次入朝'。</p>
但皇帝接下里的另一道诏令,就再次令群臣震惊了--</p>
"安定公主掌出版署,可循例授官,自今秋起,随百僚入朝。"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