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 酒楼往事(1 / 2)

小吴年纪不大,也就二十五六岁,和秦风的实际年龄也差不了多少,在性格、眼界乃至思维方式都相近的情况下,小吴和秦风聊了一会儿、半会儿后,很快就对秦风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,话匣子也打开了。

“小风,我跟你说,餐饮这块要是做得好,那真的是暴利。我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今天的牛排骨,进价25块一斤,这一斤排骨我们店里的师父刚好够做一道菜,卖多少?150块!扣掉人工、水电乱七八糟的,这道菜起码净赚50元,利润率200!

这还是荤的,素的赚得更厉害,餐后甜点,一堆面粉加香料,一盘端出来,原材料成本撑死差不过20块,卖多少?还是150!利润率分分钟超过200!”

小吴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话唠。

秦风听得有趣,笑着说:“照你这么说,酒店卖面粉比卖白\粉还赚钱,徐董他不早就该成全国首富了啊?”

“这账也不能这么算啊。”小吴摇头解释道,“酒店是有淡季和旺季的,淡季的时候,一天都不见得能做上十桌,每天两三桌客人也是常有的事情。一年里头,酒店真正忙活的时间大概也就一两个月。过年十几天,再加上平时过节还有婚庆之类的,平时的收入能维持酒店日常运转,那就算开门大吉了。

还有啊,现在餐饮行业竞争这么激烈,东瓯市好多老板手里有钱没地方花,好多人也跑来瞎掺和,再加上那些小餐馆越开越多,抢走了客源,现在入不敷出的酒店多了去了。阿庆楼算是运气好,招牌打出来得早,客人们认这个牌子,这些年才能稳得住。”

小吴说的都是实情。

在秦风的印象中,阿庆楼从90年代初开始,每隔几年,就会建起一幢新的酒店。可自2000年之后,阿庆楼的扩张速度就几乎停滞了。一直到他重生之前,才听说阿庆楼又开了第六家店,从第五家酒店到第六家酒店,中间隔了差不多十年。

秦风点了点头,叹道:“仔细想想,确实也挺不容易的,听说徐总他们一开始,是四兄弟在一条小巷子里卖炒面,能靠卖炒面做到现在这种规模,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啊。”

“其实这里头是有个小故事的。”小吴嘿嘿一笑,也不卖关子,很是神往地说起了家族往事,“我大舅刚开那间店的时候,其实只是他一个人。大概是从81年开始吧,一直到83,两年时间,都是他自己当厨师、当老板,后来我二舅、三舅他们接二连三地结婚了,结婚之后,他们觉得我大舅炒面卖得不错,就想让我那几个舅妈去和大舅合伙。

当时大舅一听,一句话就回绝了,说如果要合伙,那就让二舅和三舅自己来,所有人的老婆都不准插手,做生意只有兄弟齐心的,没听说过兄嫂齐心的。结果把我那几个舅妈给气的,半年都没找我大舅说话。一直到了85年,我小舅也结婚了。我小舅当时没正当工作,又要养家,就只能去找大舅帮忙。

我大舅承诺小舅说,如果他们俩合伙干,那以后等做大了,就一人一家酒店。小风,你知道当时我小舅怎么说吗?”

秦风想了想,回答道:“他该不会说,两家酒店没意思,要搞就搞4家吧?”

“嘿!你小子……”小吴用看神仙的眼神看了眼秦风,然后连忙把视线又转回到路上,笑骂道,“我靠!i真是服了u了,这你都能猜得到?”

秦风道:“我和你的舅舅见过一次,大概能看出他们是什么人吧。”

小吴点了点头,暂时收起佩服,接着说道:“后来我那四个舅舅,真的就在一起合伙了,二舅和三舅全都办了停薪留职,四个舅妈,一个都没去帮忙。结果你猜怎么着,他们四个人合伙第一年,阿庆楼的招牌就莫名其妙地火了。

其实那会儿我大舅的餐馆,根本都是不楼,就是一小平房,不过当时吃的人多了,好多人就开玩笑说,阿庆啊,你怎么还不开酒楼啊,每天吃的人这么多,地方都坐不下了。结果就这么说着说着,阿庆楼、阿庆楼的就出来了。

86年我大舅把原来的那个小平房拆了,又把邻居家的地给买了下来,建了第一座阿庆楼,现在的阿庆楼,就是在原先的地址上扩建了,大了差不多有二十倍吧。那是差不多90年,从86年到90年,我舅舅他们四个,就把生意扩大了20倍,你说厉害不厉害?”

“厉害。”秦风由衷佩服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