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七章 心动与选择(2 / 2)

红楼之开国篇 雁九 4310 字 2个月前

大家一琢磨,也觉得有道理。

要是这个霍五为山长、众头目为老师的军校,只收战将,那他们分量越来越重,说不得就要养成娇骄二气,轻鄙不好露面的后勤官兵。

就是后勤官兵,辛苦付出了,却永远在后头出不了头,心里也不平衡。

时日久了,就要出事。

霍宝这个建议,很是防患于未然。

林师爷望向霍宝,简直满意的不行,满口赞道:“小宝思虑周全,甚好,甚好!”

他平日里教导霍宝,自是霍宝在书本上的水平在哪里。

霍宝功课不显,可这眼界与格局,十分博大,非寻常人可比。

就是他活了一甲子,见的多了,也时有不及。

人主之资,这就是人主之资。

霍宝被赞的面皮滚烫,讪笑道:“不过是胡乱琢磨,纸上谈兵,不敢当先生的夸……倒是先生那里,是不是也可抽一个参军班出来如此,战将、谋略、后勤三方并进,滁州军才会越发越稳固,越来越强大!”

在童兵营试验的参谋班失败了。

是人选上的失败,不是策略上的失败。

第一批参谋生中的一百兵卒生,就训导的十分好。

带着对滁州军的忠心,对霍宝这个头领的狂热崇拜,分派下去。

只是因人手有限,只到了屯这一级满编,百户级别也有些,却不齐全。

有童兵的前车之鉴,就不用从士绅子弟中征召参谋生,还是从战兵中遴选为好。

林师爷自然不会反对。

这个参谋生的作用,他早心知肚明。

霍家父子有意让他主导此事,而不是提拔其他人接手此事,是对他最大的信任。

只是如此一来,关于文官吏治方面的事情,他就不好再握在手中,否则文武都参合,权利就太大。

换了旁人,可能会犹豫。

可林师爷看得明白,知晓滁州军的根本不是地方吏治,而是在军队。

霍家父子给这个加重分量的机会,他自不会错过。

一场小会,开局略沉重,后头就松懈下来。

霍五、马寨主、林师爷几个就说起军校的细节来。

冯和尚没有开口,却也听得颇有兴致。

杜老八却起身,凑到对霍宝跟前道:“小宝,这次你这边是不是也抽人出来”

霍宝点点头:“是,按军功看,超编的人手少不得要调派到新兵那边!”

例如按照编制,是十五个千户,可因为军功出来二十个千户,那就调五个出来往新兵营。

其他几部的人手调派,也多是如此。

杜老八“嘿嘿”两声道:“那能不能帮八叔一把,收几个人过去……”

“是那几家子弟”

霍宝问道。

杜老八在黑蟒山时,手下有三个把头,在十月初全军稽查时只有霍宝打过交道的江浦县尉得以保全,剩下两人都被撸了下来。

杜老八当时没有为旧属求情,为此还被人非议了些日子。

杜老八点头又摇头:“是,也不全是,有一人是黄把头侄儿,另外两人是后来的,两个不错的孩子。”

霍宝倒是奇怪了。

要知晓当初在黑蟒山中,几个寨子刚开始合兵时,霍宝将十岁以上、十五岁以下的少年集合的差不多,偶尔几个零散的也是身体不适或有其他缺陷的。

“八叔要抬举人,新兵那边不是更好多少位置都空着”

霍宝问出心中疑问。

杜老八摇头道:“不让他们入战兵,跟着你那边学的后勤上的差事,回头安排到你五伯那边……”

黄把头无子,侄儿是养子,不往战兵送,这是怕血脉断绝。

至于另外两人,霍宝也猜到是谁。

杜老八五月里回松江,杀官报仇,动静不少。

官府顺藤摸瓜,摸到杜家。

杜家人死绝了,就摸到杜二婶的娘家。

杜老八将这家人托付给九爷,带到海岛上。

可农耕百姓,不习惯海岛生活,等到八月时,这家人随着九爷的大船到了和州,投奔杜老八。

这家两个半大少年,是杜老八二婶的侄儿,前些日子开始跟在杜老八身边。

能被杜老八专门讨人情的,应该就是这两位。

霍宝迟疑道:“八叔身边不留人使唤”

杜老八如今专门负责金陵治安与新兵营事,事情也不少。

杜老八摆摆手道:“有林瑾,就够了!人多了,反而乱糟糟的。”

杜老八没有细说的意思,可霍宝也能猜个一二,肯定是这几人与林瑾相处的不协调。

杜老八选择的是林瑾。

这位八叔是个明白人。

之前滁州军刚成军时,杜老八就收林瑾为“义子”,将他当成继承人培养。

如今杜老八的麾下编入金陵守军,不再独立成军,也就将林瑾闪了一下。

要是这个时候杜老八培养亲戚家的晚辈,林瑾的身份就要尴尬。

到了那时,伤的还有林师爷的面子。